衛福部已在2014年將「精神分裂症」正式更名為「思覺失調症」。根據統計,全球每一百個人當中,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;全台更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,因未能遵從醫囑規律按時服藥,或是根本沒有接受治療,而造成病情日漸加重,其中更有高達八成五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,導致間接的社會成本。所幸目前已有新一代長效針劑已通過健保給付,每個月僅需回診施打一次,幫助患者穩定並改善病情,對於服藥順從性不佳的病患,可減低家人和患者負擔。
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失調 四大症狀分辨思覺失調症
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,思覺失調症顧名思義是「思考」及「知覺」失調的一種腦部疾病,醫界普遍認為是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「多巴胺」失調所引起,進而造成大腦萎縮影響功能,是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。
賴德仁理事長解釋,思覺失調症多好發年齡約在20~40歲間的青少年階段及成人,發病原因包含遺傳、個人體質、環境壓力因素等。其可以分為出現幻聽、忘想的正性症狀;情感、動機表達變少的負性症狀;無法專注、解決問題的認知功能障礙,以及伴隨著憂鬱、焦慮等情緒的情緒症狀等四大症狀,但因大眾對這個疾病的不了解,時常造成患者及家屬無病識感,因此無法早期診斷。
無遵循醫囑用藥 九成患者半年內復發機率高
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表示,傳統治療思覺失調症大多都是以口服藥物治療為主,由於傳統口服藥物必須每天服用,雖然在短期療程內可有效改善症狀,但隨著療程延長,常因有副作用或是患者怕被他人知道,大多未能夠按時服藥,其順從性較差,容易導致病情更加惡化;其中,更有近九成患者可能會在在半年內復發,不但會使大腦功能退化,復發嚴重者,還會出現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行為。
新一代長效針劑獲健保給付 安全性高、副作用低且藥效持久
張家銘秘書長說明,目前對於治療思覺失調症,已有新一代長效針劑通過健保給付,其將口服藥物製成水性懸浮液,一個月只要注射一次,藥效便會在體內緩緩釋放,能有效達到藥效在血液中維持一個月的濃度,大幅提升藥效穩定性及患者便利性,且安全性佳,副作用低,同時可減低家人和患者負擔。
越早治療成效越佳 友善關懷有助回歸社會
賴德仁理事長提醒,大眾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許多錯誤迷思,導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歧視。希望更多人能了解思覺失調症並不可怕,不僅患者與家屬要勇於面對疾病,社會也應友善及關懷對待,幫助他們回歸社會,找到適合的工作,減少家庭及社會的負擔。賴德仁理事長再次呼籲,思覺失調症就如同其他慢性疾病,並非絕症,若能早期診斷,及早規律治療,恢復情形愈好,經治療後患者也能夠融入社會。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 http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news/article/37415/
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!
健康醫療網http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news/article/37415/更多健康資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